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编辑资源
推荐文章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25
上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本期目次
Select
《巢湖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目次
学报编辑部
2025, 27(2): 0.
摘要
(
30
)
PDF
(275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环巢湖研究
Select
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景观空间意象构建研究——以巢湖山门李村为例
薛梅
2025, 27(2): 1-8.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01
摘要
(
22
)
PDF
(1686KB) (
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景观设计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文旅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空间意象构建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文章从文旅融合和乡村景观空间意象的概念入手,以巢湖山门李村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叙述性统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法,分析和总结乡村的视觉空间意象、感知空间意象和文化空间意象,提出活态化、艺术化、科技化的乡村景观空间意象发展方式,探讨文旅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空间意象构建策略,为乡村文旅的发展和景观空间的提升提供新思路。
Select
城市公园游憩体验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合肥市塘西河公园为例
安南, 张业臣
2025, 27(2): 9-16.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02
摘要
(
16
)
PDF
(984KB) (
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的空间。通过对城市公园游憩体验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游客的游憩行为和偏好,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文章以合肥市塘西河公园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其对公园环境、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感知评价数据,通过借助SPSS和AMO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合肥市塘西河公园游客游憩体验满意度整体趋向于满意,游客特征以本地游客为主,其中公园交通出行、活动类型及安全状况是影响公园游客游憩体验的主要因素。基于此研究,提出了提高城市公园游憩体验的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其管理规划和建设提供启示。
政法与社会
Select
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条件的实践回探与完善对策
张娟, 刘思雅
2025, 27(2): 17-24+45.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03
摘要
(
10
)
PDF
(1169KB) (
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行政公益诉讼正逐步走向成熟。通过系统回顾近三年的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与司法的实践样态,行政公益诉讼在起诉条件方面存在着检察建议内容的未完全履行适用的脱离、被告适格认定依据的低阶化、诉讼请求类型的不当并用、审查起诉期的虚置以及人民法院在起诉条件审查的缺位等问题。为进一步纠正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条件在实践中的偏离,在检察公益诉讼立法的契机之下,明确诉前程序转入诉讼程序的形式要件,统一审查起诉期作为起诉要件适用;同时,检察机关应当回归法律监督的功能定位,审判机关应该客观中立审查起诉条件。
Select
晚清衡州教案牌坊条款的中国法意涵探析
申梁琦
2025, 27(2): 25-30.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04
摘要
(
8
)
PDF
(731KB) (
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衡州教案议结草约》对清政府如何补偿教会在1900年衡州教案中所受的损失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将树立教士牌坊以“旌表其名,以垂永久”作为一项独立的赔偿项目,这在整个教案史上都是罕见的。而之所以有如此约定,从背景上看,衡州教案发生时恰逢义和团运动席卷北方,是教会为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南方地区的影响所作出的反应;从地缘上看,湖湘地区在政治文化上的特殊性、“东南互保”方针的实施都促使教会需要采取更为特殊的措施以增强自身在该区域的影响力;从对中国法的考量上来看,牌坊是皇权、道德、形式法三大中国法因素的交汇点,与中国法律紧紧相连。因此,列强出于增强教会在南方以及湖南地区的影响力的目的,在议结草约中约定立牌坊以正名,既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也有出于中国法的考量。
文学与艺术
Select
论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文贵形似”说
何汶稀
2025, 27(2): 31-37.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05
摘要
(
12
)
PDF
(809KB) (
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揭示出山水诗在晋宋之际表现手法之新变。经过两晋发展,山水诗到刘宋之际表现手法为之一新,宋齐山水诗摹画景物呈现出“钻貌草木”“瞻言见貌”“功在密附”“巧言切状”的特征,刘勰将宋齐时期山水诗这一创作新变总结为“文贵形似”。关于刘勰对“文贵形似”的态度,因对“形似”一词的不同理解,后世形成了两种不同论调。还原“形似”一词在《物色》篇中的内涵可发现,刘勰对宋齐山水诗“密附”持肯定态度,同时也对山水诗创作提出了“切至”的写作要求。“文贵形似”说是刘勰对宋齐山水诗创作特色的理论总结和客观评论。
Select
《梨花梦》杜兰仙与梨花仙子情感关系再解读——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视角
赵维嘉, 蒋小平
2025, 27(2): 38-45.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06
摘要
(
9
)
PDF
(975KB) (
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于《梨花梦》中杜兰仙与梨花仙子之情感关系,学界已有同性恋情、知己之情和姐妹之情等多种解读。文章认为,梨花仙子是杜兰仙基于过剩的自恋情感而主动构建的理想自我。杜兰仙化身为男、追寻佳人的特殊表演,实则是对“香草美人”传统的镜像翻转,在易性的想象空间里袒露自身情欲观,获得爱的力量和被爱的慰藉。通过引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心理学、病理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并结合明清时期女性具体的生存境况,能够发现杜兰仙的“同性之恋”实为一场无声的控诉、隐秘的突围。
Select
悲剧与怀旧:《上山路》中美国南方的双重叙事进程
曹可馨, 余凝冰
2025, 27(2): 46-51.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07
摘要
(
13
)
PDF
(971KB) (
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代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上山路》讲述了一个美国家庭破碎的悲剧故事,当前学界主要关注其飞机坠毁、毒品泛滥等事件或主题。从原创性双重叙事进程的视角来看,这只是故事的显性进程。小说的隐性叙事暗流是主人公通过怀旧追求个体归属感体验的过程及其寓意。罗恩·拉什借助小说显性和隐性叙事进程互为辅助的关系,艺术性地寄寓了美国南方人应当在反思悲剧性命运的同时,寻求积极处世而非消极避世的观念,借以从南方文学传统中建构新的精神共同体和想象性归属感。
历史与文化
Select
意阿战争前后中国知识界关于“国联的抬头”问题的论争
徐方远
2025, 27(2): 52-58+83.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08
摘要
(
16
)
PDF
(1175KB) (
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35年10月,意大利发起对阿比西尼亚的侵略战争,国际联盟立即对意实行经济制裁。这场战争被中国知识界视为中日战争的预演,并借机考察国联外交的可行性。以胡适为首的国联拥护人士提出“国联的抬头”,希冀借助制裁震慑日本,引发了知识界的激烈论争。随着1936年阿比西尼亚覆灭与制裁取消,国联的集体安全保障机制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国联的抬头”成为空言。论争体现了知识群体在国联问题上的分化,其结果反映了知识分子观念上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消长。意阿战争进一步推动中国知识界对国际组织的理性化认知,并直接影响到全面抗战时期的国联外交思想。
Select
甲午战争对底层官员心态的影响——以《张蓉镜日记》为例
郭宇鸽
2025, 27(2): 59-67.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09
摘要
(
28
)
PDF
(1161KB) (
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张蓉镜曾在光绪年间任直隶省河间府阜城教谕,属于基层教职人员。甲午战前,他是一名传统士大夫,仰慕曾国藩,将其行为规范奉为圭臬,修身齐家,同时热心科举,并寻求保举机遇,走传统的仕途之路。甲午战时,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恶化,天朝美梦一朝碎。他开始密切关注战局,常怀杞忧,因此第三次会试也只是敷衍了事,逐渐萌生了不再走传统仕途的念头。甲午战后,张蓉镜受战败的打击,不再投身科举。此时的他以国家安危为己任,担忧时事,支持改革,如同万千国人一样,迫切地渴望国家富强,不再受人欺凌。以张蓉镜为代表的底层官员是士大夫的主体,从其遭遇、心态转变可以看出当时国人的心态变化。
Select
地方意识的彰显与国家观念的隐现——也论1934年《闲话扬州》风波
车宇轩
2025, 27(2): 68-75.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10
摘要
(
10
)
PDF
(1209KB) (
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34年,易君左的《闲话扬州》一书因包含侮辱扬州地方的言论而激起了扬州地方人士的震怒,扬属人士据此成立了纠察团对易君左进行诘问并将其告上法庭以求恢复扬州声誉。该风波维持了半年之久,《申报》《大公报》等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其影响力逐渐从地方扩大至全国,涉及妇女、宗教、出版、新闻、政治等各方面,并非是一场简单笔祸。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看,《闲话扬州》一书所引发的关于“扬州妓女”“江北汉奸”等话题的论争,不仅表明了辩论各方截然不同的立场,而且更加凸显了地方意识与国家观念之间隐含的张力与冲突。
Select
芜湖陶辛圩乡村改进实验区研究
朱成伟
2025, 27(2): 76-83.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11
摘要
(
14
)
PDF
(1270KB) (
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芜湖陶辛圩乡村改进实验区作为皖南各县学习乡村建设经验的示范区,设有总办事处负责直接领导改进事项,工作人员与建设资金由安徽省立第二民众教育馆和安徽第二区行政专员公署共同委派和承担。实验区成立以后,工作人员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公民训练、完善保甲制度、经济调查、改进农业技术、成立经济合作组织、扫除文盲、提倡体育卫生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强了当地民众的政治观念、帮助农民解决螟虫害问题、降低了该实验区内的文盲率。然而,由于实验区建设经费奇缺,建设工作只能从简,这场乡村建设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农民生活困苦的状况。
语言与文字
Select
及物性系统视角下国际生态话语分析
王友情, 张丹
2025, 27(2): 84-90.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12
摘要
(
11
)
PDF
(1391KB) (
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遵循“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国际生态哲学观,基于及物性系统,并结合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对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进行国际生态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语篇中生态意义的表征方式和生态取向。研究发现,该语篇中参与者角色主要为人类生命体个体参与者、人类生命体群体参与者和非生命体社会性参与者,其中后二者出现次数最多。在所有及物性过程类型中,动作过程类型占比最大,且小句生态过程类型基本上均为有益性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语篇展现了积极的生态取向,旨在建立良好的国际生态话语体系,促进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Select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政府应急话语策略及其形象构建:话语—历史分析视角
郭奇军
2025, 27(2): 91-97+123.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13
摘要
(
10
)
PDF
(1350KB) (
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突发事件中,有效的话语策略在信息告知、议程设定、舆情引导及话语主体形象构建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广东省各级政府应对台风“苏拉”“海葵”的话语实践为例,基于话语要历史分析视角,运用AntConc软件从主题词、高频词及固定搭配分析地方政府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话语策略及形象构建。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信息发布中,运用命名策略,构建信息发布与应急行动的权威主体及与人民群众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形象;运用述谓策略,使用积极性谓词,构建积极作为、有高效应对力的政府形象;运用强化策略,构建坚决执行力的政府形象;运用论辩策略,构建公开透明的政府形象。突发事件应急话语生产与实践是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制、机制与应急原则的具体语境化。
Select
中医典籍翻译的语境补缺研究——以《伤寒论》英译本对比为例
陈旻, 谷峰
2025, 27(2): 98-105.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14
摘要
(
13
)
PDF
(1389KB) (
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选取李照国版与罗希文版两个《伤寒论》英译本的部分翻译实例,以冉永平的语境补缺理论为指导,对比分析两位译者如何进行“形式空缺”“社交文化的信息空缺”“语境假设空缺”和“松散信息”的语境补缺以及语境补缺策略的异同。研究发现,中医典籍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语境进行补缺,通过音译、直译、意译、释译等多种翻译策略,以及补充主语、添加连接词、变换主被动语态、调整句子结构等语言层面的方法,确保译文的自然流畅和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研究有利于发展和完善中医典籍英译理论体系,为今后的中医典籍英译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价值,亦有助于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进程,助力中医话语权的构建。
高教改革与探索
Select
地方应用型高校微专业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张莉, 李明玲, 关鹏, 江军, 高晓宝
2025, 27(2): 106-111.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15
摘要
(
12
)
PDF
(1385KB) (
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专业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回应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变革的创新模式,在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文章系统剖析微专业的内涵特征、建设意义及现实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当前微专业建设面临多重挑战,如定位模糊、教学更新滞后、师资结构单一、社会认可度较低等。针对上述困境,文章提出三方面关键路径:一是锚定需求导向,精准对接产业设置微专业;二是跨界资源整合;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等微专业培养的核心体系;三是完善机制保障;提高微专业培养质量,提升社会认同度。研究结论可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推进微专业建设、破解结构性矛盾提供有益参考。
Select
面向新质生产力推动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安徽省高校为例
王力超, 张安康, 王慧娟, 刘宏建
2025, 27(2): 112-117.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16
摘要
(
11
)
PDF
(1382KB) (
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联结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节点,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获得跨越式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学术化的问题愈发凸显,具体表现为校企联培不深入、双导师制不完善、评价机制单一等方面。立足安徽省“七个强省”战略和汽车首位产业发展,安徽省高校在创新培养模式、导师队伍管理及评价标准体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同时,以卓越工程师学院为抓手,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实体平台将各类改革落到实处,能够有效破解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学术化的难题,更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
Select
“德法兼修”目标下思政教育融入法学实践课程教学的路向——以OBE理念为视角
江海, 朱鹤群
2025, 27(2): 118-123.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17
摘要
(
14
)
PDF
(1513KB) (
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学实践课课程思政是法学学生学以致用、“德法兼修”、实践育人的重要承载。法学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是一种注重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师生和实践教学基地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OBE理念有利于促进法学实践课程“德法兼修”育人育才目标的内生和外发。但当前课程思政融入法学实践教学契合度和饱满度不够高,缺乏体系层次,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师对实践类课程思政执行不彻底,学生参与不足。因此,必须设计多维度多层次课程思政体系,建构校内-校外师生相融合的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多元主体体系,创新法学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实施机制。
Select
高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工作融合路径探析
李本祥
2025, 27(2): 124-128. 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18
摘要
(
5
)
PDF
(1338KB) (
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为实现高校既定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目标,兑现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价值,方式灵活、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落实需要纳入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其过程需要借鉴对课程的要求,遵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内容考核等程序。研究得出二者的融合路径包括:明确目标达成,做好源头管理;整合教师资源,完善多方协同教育;做好内容设计和课堂选定,优化过程管理;设计素养检测方式,提升目标达成管理。
封二推介
Select
[发展动态纵览]巢湖学院举办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十九届(2024)学术年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创造活力”专场会议
学报编辑部
2025, 27(2): 1000-1001.
摘要
(
9
)
PDF
(7122KB) (
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封面封底
Select
《巢湖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封面封底
学报编辑部
2025, 27(2): 2002-2003.
摘要
(
6
)
PDF
(825KB) (
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