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推荐文章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文章检索
  • 2024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25
    上一期   
    • 本期目次
      《巢湖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目次
      学报编辑部
      2024, 26(1):  0. 
      摘要 ( 119 )   PDF (1306KB) ( 1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巢湖研究
      秩序构建:环巢湖地区民间灯彩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根源
      李舒晴, 林凯, 韩荣勋
      2024, 26(1):  1-7.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1
      摘要 ( 76 )   PDF (6983KB) ( 1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灯彩是环巢湖地区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和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探寻环巢湖灯彩的外显个性特征与内涵共性本质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构建起贯穿于灯彩的视觉艺术、活动程序和文化渊源中的秩序性特征。以乡村空间为基础的环巢灯彩在传统节庆各具特色的仪式展演中,间接地构建起跨越边界的社会空间秩序,无形中实现了乡土、村镇现实生活的秩序化和规范化,客观地反应了环巢湖区域文化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对环巢湖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都具有积极意义。
      安徽庐江方言语气词研究
      苏瑶, 郭辉
      2024, 26(1):  8-15+45.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2
      摘要 ( 76 )   PDF (7893KB) ( 1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根据语法意义的不同,将庐江方言语气词分为三类: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与疑问语气词。庐江方言语气词特色鲜明,有四大特点:数量总体多于普通话,十分丰富;用于陈述句的语气词少于普通话中用于陈述句的语气词,说明庐江人民不常用平调表达感情,易采用有变化的升调或降调传递语气;语气词和语气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语气可以用不同语气词来表示,不同语气可以用同一语气词表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语气词与其所在的江淮官话区保持较高的相似性,但是部分语气词较为独特,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研究考察了部分庐江方言语气词来源,并指出了其语法化路径。
      政法与社会
      大历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析
      胡哲
      2024, 26(1):  16-23.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3
      摘要 ( 59 )   PDF (8548KB) ( 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本与劳动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对基本矛盾,始终贯穿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过程中,表征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立足于大历史观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线,对劳动价值论与资本的辩证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空间探析。时间与空间相交织,不仅能充分彰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理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征,也能实现对资本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批判与超越。正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得以最终确立。在新时代,合理运用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网络自嘲:青年群体自我污名化下的情绪传播
      李晓梅, 陈敏君
      2024, 26(1):  24-29.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4
      摘要 ( 69 )   PDF (6766KB) ( 1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在社会急速变迁的大背景下,社会竞争加剧,青年群体面临新的成长困境。网络自嘲作为青年群体抵抗主流价值观和自我情绪纾解的一种方式,不断形塑流行的网络亚文化。本研究通过情绪传播这一独特视角发现,青年群体通过双重对立的情绪表达,藉由以“戏仿、诱发和共在”为特质的情绪传播机制,建构情感共同体追求身份认同,进行自我污名化的情绪传播。尽管网络自嘲已经成为青年群体进行自我调适的新方式,但依然折射出青年负向自我认知的心理危机,需要引起社会关注并予以合理引导。
      期房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权利裁判实证研究——基于91份裁判文书分析
      董祥龙, 戚枝淬
      2024, 26(1):  30-37.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5
      摘要 ( 58 )   PDF (8426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期房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指案外人针对期房执行异议被裁定驳回后所提起的诉讼。此诉讼的关键在于,案外人就正在执行中的期房是否享有可排除执行的权利。当前,关于期房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权利裁判规则,在立法层面仍显模糊,司法实践中也面临众多问题。文章从91份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判文书入手,梳理审判实务中的裁判标准、审查路径以及裁判依据,全面审视司法裁判的现状,发现诸如期房权利类型不明确、物权期待权规则滥用、期房权利顺位规则不稳定等问题,皆为当事人纠纷之源。针对既有问题,提出完善策略,旨在为立法机关改善期房执行规则提供建议,为司法机关在期房权利裁判实践中提供参考,以期为期房权利主体提供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
      借名买房协议执行排除效力的司法困境与民法进路
      钱程
      2024, 26(1):  38-45.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6
      摘要 ( 57 )   PDF (8699KB) ( 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司法解释的原则性规定以及各地指导意见的不统一,导致借名买房协议执行排除效力的司法实践陷入困境。既有的事实物权说有违反实在法规定之嫌,而债权说直接以合同的相对性论证借名人对出名人只享有债权存在逻辑的断层。应在借名买房行为的复合结构基础上明晰借名买房协议执行排除效力的理论进路:首先讨论房屋买卖合同的双方主体并明确案涉房屋物权归出名人所有;进而明确借名买房协议有效时,借名人享有的是要求出名人在条件具备时变更不动产登记以转移房屋所有权的债权;借名买房协议无效时,借名人享有的是要求出名人返还购房价款等费用的债权;最后将借名人享有的债权与申请执行人享有的权利进行比较,若借名买房协议无效或申请执行人享有物权,则该债权无法排除执行;若借名买房协议有效,需法官进行综合考量。
      文学与艺术
      从执正驭奇到正复为奇——以欧、黄为例看北宋诗歌理念的转变
      卞雪岩
      2024, 26(1):  46-51.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7
      摘要 ( 56 )   PDF (6199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剖析北宋诗坛的变革过程,特别是探究欧阳修与黄庭坚两位诗人如何解决北宋诗坛诗风浮华与“前人诗已作尽”的困境,试将欧阳修与黄庭坚的诗作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他们各自提出的诗法理论和创作实践,以及他们如何互相影响、共同推动北宋诗风的转变。欧阳修与黄庭坚在诗法上各有所长。欧阳修主张“执正驭奇”,他践履韩愈,强调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与变化;而黄庭坚则以杜甫为宗,提出“正复为奇”的诗学观念,注重在规范的基础上实现突破。二人的诗学观念和实践,不仅推动了北宋诗风的转变,也使宋诗形成了与唐诗截然不同的风貌。通过对二人诗歌理念的比较,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北宋诗坛变革过程的理解,而且对于认识宋诗独特风貌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再生缘》“异托邦”的隐性表达
      朱铠莹
      2024, 26(1):  52-59.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8
      摘要 ( 66 )   PDF (8311KB) ( 1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弹词《再生缘》并非只是一个“架空”历史背景、虚构空间的女性幻想之作。作者陈端生虚拟了一个以历史为基础却超越历史现实的元代背景,构造了一个明君贤臣的错位时空;并从自我出发“分化”了两个性格迥异、且反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主人公孟丽君与皇甫少华,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镜像模式。而这埋藏于文本中的“异托邦”式的隐性表达,是身为才女的陈端生利用清代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身份优势的一次大胆的自我表达和空间突破。
      历史与文化
      宋代馆客群体研究——以《夷坚志》为中心
      唐叶露
      2024, 26(1):  60-67.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9
      摘要 ( 54 )   PDF (8862KB) ( 1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馆客,即宋代家庭学堂的教师。一方面,馆客家境贫寒,依附主家,在教育活动之外还参与到主家的文化娱乐、社会交往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士人把馆客当作一项过渡性职业,故其也呈现出较强的流动性。馆客的人际交往表现出以寄主家庭为中心的特点,他们推动了宋代平民教育发展,有助于儒家文化传播,也以其士道德标准为地方教化树立榜样。洪迈所撰《夷坚志》中有不少关于宋代馆客的记载,为详细了解宋代馆客群体提供了生动材料。
      1926—1927年的徽州兵灾与自救活动
      许俊文
      2024, 26(1):  68-76.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0
      摘要 ( 50 )   PDF (1307KB) ( 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26年,孙传芳领导的“五省联军”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后,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有三支联军残部先后过境或驻防徽州,期间对当地社会秩序造成较大冲击。徽州社会遭遇了咸同兵燹以来最严重的破坏,不仅对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影响颇重,甚至传承已久的徽州文化都受挫明显。为此,徽州本地人和旅外徽州人一方面力所能及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一方面多方呼吁各方介入与孙传芳接团的谈判工作,力求将损失降至最低。1926—1927年徽州兵灾反映了变动社会秩序下北洋军阀的流入对传统社会的冲击,也反映出不能保境安民的北洋军队必然被革命军队和富有正义感的民众汇成的革命力量淘汰。
      1931年朱淑德自杀案的社会舆情与司法审判
      张杭杭
      2024, 26(1):  77-86.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1
      摘要 ( 56 )   PDF (11287KB) ( 1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国时期因恋爱自杀的事件层出不穷。20世纪30年代初发生于济南的朱淑德自杀案,本为一起普通的恋爱悲剧,但在时代背景、媒体和人为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吸引了公众广泛的情感参与,进而催生公众同情。被激起的公众同情如同一把利刃,经常能唤起对社会政治秩序的有力批评,展现出强大的社会批判性。然而,公众情感有时并非理性,极易为人操纵用来挑战法律制度的权威,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
      语言与文字
      用反讽打造多维空间——评《10½章世界史》
      翟亚迪
      2024, 26(1):  87-93.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2
      摘要 ( 42 )   PDF (444KB) ( 1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10?章世界史》中,朱利安·巴恩斯在四个层面上用反讽打造该作品的多维空间格局,展现作品的复调意义:在结构和叙述模式层面上对正史进行戏仿;用重复的意象否定历史的进步性;在单个故事内部通过语言的不充分性展现相互质疑、相互对话的观念;从形而上的高度用全书否定解决矛盾的可能性。巴恩斯一面用反讽反抗主流权威话语,否定现实世界;一面用反讽质疑终极真理价值,否定理想世界。这部作品多维空间的建构隐喻和象征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生存的荒谬性。反讽既是画笔,又是巴恩斯对抗荒谬探求个人和共同体生存意义的武器。
      重绘斯瓦希里的空间:古尔纳《天堂》中的嗅景书写
      严萌萌, 许庆红
      2024, 26(1):  94-100.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3
      摘要 ( 48 )   PDF (7588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古尔纳在《天堂》中借由嗅觉景观重绘了斯瓦希里的地理和政治空间。地域性的嗅觉景观随着小说中“气味捕手”优素福的不断移动,逐渐演变成标记性的气味坐标,最终绘制成了一幅斯瓦希里嗅觉地图。嗅觉是一种连接场所、社会和情感的空间要情感媒介,具有串联人、事、物的功能。通过对嗅觉景观的书写,古尔纳呈现了斯瓦希里弥漫气味中的空间地理风貌,投射了隐匿于气味编码之下的微观政治场域,并让嗅觉主体以一种沉默的方式反抗了气味中暗含的不平等权力关系。古尔纳的这种嗅景书写不仅赋予叙事以空间质感,还揭示了文学如何通过嗅觉媒介探索并挑战社会政治权力的复杂维度。
      多模态视域下戏剧台词英译研究——以《梁祝》为例
      钟林苹
      2024, 26(1):  101-107.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4
      摘要 ( 50 )   PDF (8134KB) ( 1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模态话语分析用于揭示不同模态的相互作用,突破了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单模态话语分析模式。文章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结合越剧《梁祝》动画台词英译案例,阐明了视听翻译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在意义构建和台词翻译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研究认为,不同模态间存在互补、增强和干扰的复杂动态关系。因此,翻译时不仅要关注文字转换,还应注重多种模态的协调配合,以最优方式调动观众多个感官系统;充分发挥多模态呈现信息的优势,有效解决戏剧外译难点问题,取得最佳的翻译及跨文化传播效果。文章结合具体翻译现象,深化台词翻译多模态描写研究,为拓展理论研究视野、提高戏剧翻译质量,以及优化中国经典文化海外传播提供启示。
      高教改革与探索
      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伍小运
      2024, 26(1):  108-113.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5
      摘要 ( 72 )   PDF (464KB) ( 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文章阐释了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从思政课性质、思想道德品质、人生价值目标三个方面探究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并从读经典重家教、重实践树家风、构建家校合作平台、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路径。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大学生培育健全人格、形成优良品质,培养德才兼备、积极向善、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
      AIGC时代新闻伦理人才培养的新面向——美国新闻伦理教育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王娟
      2024, 26(1):  114-120.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6
      摘要 ( 54 )   PDF (7450KB) ( 1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IGC时代,面对频发的新闻造假、隐私侵犯等伦理问题,培养新闻伦理人才以重建和增强公众对新闻业的信任变得尤为重要。研究尝试通过剖析美国新闻伦理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困境,以期为中国的新闻伦理教育提供借鉴,实现五个“新”面向:新内容要要推行全过程伦理教育大课堂;新对象要要面向社会提供伦理服务;新方式要要采用平台对话式学习与研究;新职业要要推动老师转型AI提示工程师;新人才——打造“三能”“二合一”人才。建议基于中国具体国情提出,对推动中国新闻伦理教育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一流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张洁
      2024, 26(1):  121-128.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7
      摘要 ( 55 )   PDF (8664KB) ( 1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思政教育浮于表面、教学资源比较陈旧、教学方法互动难、评价体系少维度等痛点问题。一流课程教学改革本着聚焦专业、课程、教材、教师,把握宏观层面看学科专业,中观层面重教学组织,微观层面拓课程资源,实证探索创建“五星”教学模式院重塑体系,结构定型;过程探索,教学创新;搭建平台,施教耐心;思政贯穿,增强自信;持续改进,明德惟馨。研究进而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仿真等多平台,突出实践,总结了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有效解决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全面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有参考意义。
      封二推介
      封面封底
      《巢湖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封面封底
      学报编辑部
      2024, 26(1):  1002-1003. 
      摘要 ( 13 )   PDF (738KB) ( 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2024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25
    上一期   
    • 本期目次
      《巢湖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目次
      学报编辑部
      2024, 26(1):  0. 
      摘要 ( 119 )   PDF (1306KB) ( 1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巢湖研究
      秩序构建:环巢湖地区民间灯彩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根源
      李舒晴, 林凯, 韩荣勋
      2024, 26(1):  1-7.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1
      摘要 ( 76 )   PDF (6983KB) ( 1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灯彩是环巢湖地区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和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探寻环巢湖灯彩的外显个性特征与内涵共性本质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构建起贯穿于灯彩的视觉艺术、活动程序和文化渊源中的秩序性特征。以乡村空间为基础的环巢灯彩在传统节庆各具特色的仪式展演中,间接地构建起跨越边界的社会空间秩序,无形中实现了乡土、村镇现实生活的秩序化和规范化,客观地反应了环巢湖区域文化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对环巢湖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都具有积极意义。
      安徽庐江方言语气词研究
      苏瑶, 郭辉
      2024, 26(1):  8-15+45.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2
      摘要 ( 76 )   PDF (7893KB) ( 1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根据语法意义的不同,将庐江方言语气词分为三类: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与疑问语气词。庐江方言语气词特色鲜明,有四大特点:数量总体多于普通话,十分丰富;用于陈述句的语气词少于普通话中用于陈述句的语气词,说明庐江人民不常用平调表达感情,易采用有变化的升调或降调传递语气;语气词和语气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语气可以用不同语气词来表示,不同语气可以用同一语气词表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语气词与其所在的江淮官话区保持较高的相似性,但是部分语气词较为独特,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研究考察了部分庐江方言语气词来源,并指出了其语法化路径。
      政法与社会
      大历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析
      胡哲
      2024, 26(1):  16-23.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3
      摘要 ( 59 )   PDF (8548KB) ( 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本与劳动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对基本矛盾,始终贯穿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过程中,表征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立足于大历史观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线,对劳动价值论与资本的辩证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空间探析。时间与空间相交织,不仅能充分彰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理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征,也能实现对资本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批判与超越。正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得以最终确立。在新时代,合理运用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网络自嘲:青年群体自我污名化下的情绪传播
      李晓梅, 陈敏君
      2024, 26(1):  24-29.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4
      摘要 ( 69 )   PDF (6766KB) ( 1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在社会急速变迁的大背景下,社会竞争加剧,青年群体面临新的成长困境。网络自嘲作为青年群体抵抗主流价值观和自我情绪纾解的一种方式,不断形塑流行的网络亚文化。本研究通过情绪传播这一独特视角发现,青年群体通过双重对立的情绪表达,藉由以“戏仿、诱发和共在”为特质的情绪传播机制,建构情感共同体追求身份认同,进行自我污名化的情绪传播。尽管网络自嘲已经成为青年群体进行自我调适的新方式,但依然折射出青年负向自我认知的心理危机,需要引起社会关注并予以合理引导。
      期房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权利裁判实证研究——基于91份裁判文书分析
      董祥龙, 戚枝淬
      2024, 26(1):  30-37.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5
      摘要 ( 58 )   PDF (8426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期房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指案外人针对期房执行异议被裁定驳回后所提起的诉讼。此诉讼的关键在于,案外人就正在执行中的期房是否享有可排除执行的权利。当前,关于期房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权利裁判规则,在立法层面仍显模糊,司法实践中也面临众多问题。文章从91份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判文书入手,梳理审判实务中的裁判标准、审查路径以及裁判依据,全面审视司法裁判的现状,发现诸如期房权利类型不明确、物权期待权规则滥用、期房权利顺位规则不稳定等问题,皆为当事人纠纷之源。针对既有问题,提出完善策略,旨在为立法机关改善期房执行规则提供建议,为司法机关在期房权利裁判实践中提供参考,以期为期房权利主体提供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
      借名买房协议执行排除效力的司法困境与民法进路
      钱程
      2024, 26(1):  38-45.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6
      摘要 ( 57 )   PDF (8699KB) ( 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司法解释的原则性规定以及各地指导意见的不统一,导致借名买房协议执行排除效力的司法实践陷入困境。既有的事实物权说有违反实在法规定之嫌,而债权说直接以合同的相对性论证借名人对出名人只享有债权存在逻辑的断层。应在借名买房行为的复合结构基础上明晰借名买房协议执行排除效力的理论进路:首先讨论房屋买卖合同的双方主体并明确案涉房屋物权归出名人所有;进而明确借名买房协议有效时,借名人享有的是要求出名人在条件具备时变更不动产登记以转移房屋所有权的债权;借名买房协议无效时,借名人享有的是要求出名人返还购房价款等费用的债权;最后将借名人享有的债权与申请执行人享有的权利进行比较,若借名买房协议无效或申请执行人享有物权,则该债权无法排除执行;若借名买房协议有效,需法官进行综合考量。
      文学与艺术
      从执正驭奇到正复为奇——以欧、黄为例看北宋诗歌理念的转变
      卞雪岩
      2024, 26(1):  46-51.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7
      摘要 ( 56 )   PDF (6199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剖析北宋诗坛的变革过程,特别是探究欧阳修与黄庭坚两位诗人如何解决北宋诗坛诗风浮华与“前人诗已作尽”的困境,试将欧阳修与黄庭坚的诗作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他们各自提出的诗法理论和创作实践,以及他们如何互相影响、共同推动北宋诗风的转变。欧阳修与黄庭坚在诗法上各有所长。欧阳修主张“执正驭奇”,他践履韩愈,强调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与变化;而黄庭坚则以杜甫为宗,提出“正复为奇”的诗学观念,注重在规范的基础上实现突破。二人的诗学观念和实践,不仅推动了北宋诗风的转变,也使宋诗形成了与唐诗截然不同的风貌。通过对二人诗歌理念的比较,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北宋诗坛变革过程的理解,而且对于认识宋诗独特风貌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再生缘》“异托邦”的隐性表达
      朱铠莹
      2024, 26(1):  52-59.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8
      摘要 ( 66 )   PDF (8311KB) ( 1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弹词《再生缘》并非只是一个“架空”历史背景、虚构空间的女性幻想之作。作者陈端生虚拟了一个以历史为基础却超越历史现实的元代背景,构造了一个明君贤臣的错位时空;并从自我出发“分化”了两个性格迥异、且反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主人公孟丽君与皇甫少华,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镜像模式。而这埋藏于文本中的“异托邦”式的隐性表达,是身为才女的陈端生利用清代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身份优势的一次大胆的自我表达和空间突破。
      历史与文化
      宋代馆客群体研究——以《夷坚志》为中心
      唐叶露
      2024, 26(1):  60-67.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09
      摘要 ( 54 )   PDF (8862KB) ( 1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馆客,即宋代家庭学堂的教师。一方面,馆客家境贫寒,依附主家,在教育活动之外还参与到主家的文化娱乐、社会交往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士人把馆客当作一项过渡性职业,故其也呈现出较强的流动性。馆客的人际交往表现出以寄主家庭为中心的特点,他们推动了宋代平民教育发展,有助于儒家文化传播,也以其士道德标准为地方教化树立榜样。洪迈所撰《夷坚志》中有不少关于宋代馆客的记载,为详细了解宋代馆客群体提供了生动材料。
      1926—1927年的徽州兵灾与自救活动
      许俊文
      2024, 26(1):  68-76.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0
      摘要 ( 50 )   PDF (1307KB) ( 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26年,孙传芳领导的“五省联军”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后,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有三支联军残部先后过境或驻防徽州,期间对当地社会秩序造成较大冲击。徽州社会遭遇了咸同兵燹以来最严重的破坏,不仅对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影响颇重,甚至传承已久的徽州文化都受挫明显。为此,徽州本地人和旅外徽州人一方面力所能及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一方面多方呼吁各方介入与孙传芳接团的谈判工作,力求将损失降至最低。1926—1927年徽州兵灾反映了变动社会秩序下北洋军阀的流入对传统社会的冲击,也反映出不能保境安民的北洋军队必然被革命军队和富有正义感的民众汇成的革命力量淘汰。
      1931年朱淑德自杀案的社会舆情与司法审判
      张杭杭
      2024, 26(1):  77-86.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1
      摘要 ( 56 )   PDF (11287KB) ( 1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国时期因恋爱自杀的事件层出不穷。20世纪30年代初发生于济南的朱淑德自杀案,本为一起普通的恋爱悲剧,但在时代背景、媒体和人为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吸引了公众广泛的情感参与,进而催生公众同情。被激起的公众同情如同一把利刃,经常能唤起对社会政治秩序的有力批评,展现出强大的社会批判性。然而,公众情感有时并非理性,极易为人操纵用来挑战法律制度的权威,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
      语言与文字
      用反讽打造多维空间——评《10½章世界史》
      翟亚迪
      2024, 26(1):  87-93.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2
      摘要 ( 42 )   PDF (444KB) ( 1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10?章世界史》中,朱利安·巴恩斯在四个层面上用反讽打造该作品的多维空间格局,展现作品的复调意义:在结构和叙述模式层面上对正史进行戏仿;用重复的意象否定历史的进步性;在单个故事内部通过语言的不充分性展现相互质疑、相互对话的观念;从形而上的高度用全书否定解决矛盾的可能性。巴恩斯一面用反讽反抗主流权威话语,否定现实世界;一面用反讽质疑终极真理价值,否定理想世界。这部作品多维空间的建构隐喻和象征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生存的荒谬性。反讽既是画笔,又是巴恩斯对抗荒谬探求个人和共同体生存意义的武器。
      重绘斯瓦希里的空间:古尔纳《天堂》中的嗅景书写
      严萌萌, 许庆红
      2024, 26(1):  94-100.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3
      摘要 ( 48 )   PDF (7588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古尔纳在《天堂》中借由嗅觉景观重绘了斯瓦希里的地理和政治空间。地域性的嗅觉景观随着小说中“气味捕手”优素福的不断移动,逐渐演变成标记性的气味坐标,最终绘制成了一幅斯瓦希里嗅觉地图。嗅觉是一种连接场所、社会和情感的空间要情感媒介,具有串联人、事、物的功能。通过对嗅觉景观的书写,古尔纳呈现了斯瓦希里弥漫气味中的空间地理风貌,投射了隐匿于气味编码之下的微观政治场域,并让嗅觉主体以一种沉默的方式反抗了气味中暗含的不平等权力关系。古尔纳的这种嗅景书写不仅赋予叙事以空间质感,还揭示了文学如何通过嗅觉媒介探索并挑战社会政治权力的复杂维度。
      多模态视域下戏剧台词英译研究——以《梁祝》为例
      钟林苹
      2024, 26(1):  101-107.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4
      摘要 ( 50 )   PDF (8134KB) ( 1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模态话语分析用于揭示不同模态的相互作用,突破了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单模态话语分析模式。文章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结合越剧《梁祝》动画台词英译案例,阐明了视听翻译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在意义构建和台词翻译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研究认为,不同模态间存在互补、增强和干扰的复杂动态关系。因此,翻译时不仅要关注文字转换,还应注重多种模态的协调配合,以最优方式调动观众多个感官系统;充分发挥多模态呈现信息的优势,有效解决戏剧外译难点问题,取得最佳的翻译及跨文化传播效果。文章结合具体翻译现象,深化台词翻译多模态描写研究,为拓展理论研究视野、提高戏剧翻译质量,以及优化中国经典文化海外传播提供启示。
      高教改革与探索
      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伍小运
      2024, 26(1):  108-113.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5
      摘要 ( 72 )   PDF (464KB) ( 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文章阐释了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从思政课性质、思想道德品质、人生价值目标三个方面探究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并从读经典重家教、重实践树家风、构建家校合作平台、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路径。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大学生培育健全人格、形成优良品质,培养德才兼备、积极向善、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
      AIGC时代新闻伦理人才培养的新面向——美国新闻伦理教育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王娟
      2024, 26(1):  114-120.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6
      摘要 ( 54 )   PDF (7450KB) ( 1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IGC时代,面对频发的新闻造假、隐私侵犯等伦理问题,培养新闻伦理人才以重建和增强公众对新闻业的信任变得尤为重要。研究尝试通过剖析美国新闻伦理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困境,以期为中国的新闻伦理教育提供借鉴,实现五个“新”面向:新内容要要推行全过程伦理教育大课堂;新对象要要面向社会提供伦理服务;新方式要要采用平台对话式学习与研究;新职业要要推动老师转型AI提示工程师;新人才——打造“三能”“二合一”人才。建议基于中国具体国情提出,对推动中国新闻伦理教育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一流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张洁
      2024, 26(1):  121-128.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4.01.017
      摘要 ( 55 )   PDF (8664KB) ( 1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思政教育浮于表面、教学资源比较陈旧、教学方法互动难、评价体系少维度等痛点问题。一流课程教学改革本着聚焦专业、课程、教材、教师,把握宏观层面看学科专业,中观层面重教学组织,微观层面拓课程资源,实证探索创建“五星”教学模式院重塑体系,结构定型;过程探索,教学创新;搭建平台,施教耐心;思政贯穿,增强自信;持续改进,明德惟馨。研究进而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仿真等多平台,突出实践,总结了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有效解决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全面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有参考意义。
      封二推介
      封面封底
      《巢湖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封面封底
      学报编辑部
      2024, 26(1):  1002-1003. 
      摘要 ( 13 )   PDF (738KB) ( 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