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推荐文章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25
上一期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本期目次
    《巢湖学院学报》2025年第4期目次
    学报编辑部
    2025, 27(4):  0. 
    摘要 ( 28 )   PDF (283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环巢湖研究
    环巢湖文旅短视频营销困境与路径创新——基于AISAS模型的思考
    李文娟
    2025, 27(4):  1-9.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01
    摘要 ( 14 )   PDF (1174KB) ( 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对大众旅游出行和消费偏好发生的深刻变化,基于短视频的文旅营销机遇与挑战并存。短视频实现了对国内旅游业与城市形象推广的赋能,加之AISAS模型与短视频的“强互动”“重分享”等特质不谋而合,文章在对环巢湖区域相关旅游资源与营销观照的基础上,提出以AISAS模型构建环巢湖文旅短视频营销的路径,即创新视频呈现形式,引发用户关注;深挖区域特色符号,激发用户兴趣;整合平台优化搜索,助力精准营销;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认同与体验;打造互动场域与社群,激发用户分享。
    明清时期巢湖流域基层社会避疫民俗研究
    杨帆
    2025, 27(4):  10-16.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02
    摘要 ( 13 )   PDF (783KB) ( 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明清时期巢湖流域水旱疫灾频发,基层社会在应对疫病灾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多样的避疫民俗活动,表现在祭祀祈神、岁时节令、药用土方疗疫与俗语劝诫等各方面,呈现出多元复合型人文避疫生活图景。从应对效果看,通过仪式化民俗活动一定程度上避免民众因疫病恐惧而四处流徙,弥补官府有限触及的基层治理,也孕育了一些科学的卫生防疫意识,形成巢湖流域基层社会医疗生活的重要方面,体现民俗文化中对生命意义的珍视。挖掘整理巢湖流域基层社会传统避疫民俗行为,审视辨析其中的宝贵经验与合理成分,可为疫病防治的科普宣导提供有益参考。
    政法与社会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自觉及其实践逻辑
    夏国永, 石庭
    2025, 27(4):  17-23+46.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03
    摘要 ( 19 )   PDF (978KB) ( 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和遵守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社会实践过程。唯物史观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哲学自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指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实践、哲学自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成为社会实践的思想先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其关注的重要实践指向。它蕴含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实践与哲学自觉的自主意识之间丰富的辩证关系。这为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自觉的角度揭示新时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逻辑提供了理论遵循。
    再论网络虚拟财产价值认定
    张融, 黄思乐
    2025, 27(4):  24-30.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04
    摘要 ( 12 )   PDF (844KB) ( 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认定问题逐渐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当前网络虚拟财产价值认定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诸多分歧。通过对现有认定方式的剖析,可以发现各类方法均有其适用场景与局限性,因此应当引入新的价值认定方法。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框架下,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形成与用户的数字劳动和运营商的数字劳动密切相关,故在其价值认定时,应充分考虑劳动要素。由于不同类型网络虚拟财产的劳动要素有所差异,故需要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分类认定,依据类型的不同,构建起差异化的价值认定体系。
    经济与管理
    网红电商属性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功能价值、心理价值和信任为中介
    林姚君, 陈超, 陈志焘
    2025, 27(4):  31-37.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05
    摘要 ( 11 )   PDF (911KB) ( 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网红电商的迅速发展引领了粉丝消费,影响了商家供应链,变革了社会经济业态,催生了超万亿元的网红经济。为更好地对网红电商赋能,探索了具有填补性的电商属性,并完善影响消费者行为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对328个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互动性、知名度和活跃性中介效应不显著;观赏性、专业性、有用性、精准性、亲民性、话题性通过功能价值、心理价值和信任,直接或间接影响行为意图。由此分别针对网红电商和政府部门提出建议,以推动网红电商行业健康发展,并更好地服务广大消费者。
    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徐济益, 宫宇馨
    2025, 27(4):  38-46.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06
    摘要 ( 15 )   PDF (940KB) ( 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乡村振兴号召的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创业成为检视乡村人才振兴水平和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窗口。研究基于安徽省的373份实地调研数据,从农民工创业环境、企业特征和企业生命周期三个角度探讨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周围基础设施建设、创业氛围、企业的经营形式以及农民工创业年限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实证研究结果,结合实证分析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现实实践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从能力培训、政策帮扶、设施配套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基于数据价值链框架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优化研究——以安徽凤阳县域“数字农业”发展为例
    张洁
    2025, 27(4):  47-53.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07
    摘要 ( 12 )   PDF (2637KB) ( 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基于国内外现代农业管理体系研究现状,针对当前农业管理体系在数据处理与应用方面的不足,充分结合安徽凤阳县域数字农业发展经验和数据信息,基于多维度理论,构建农田要素、农业配套、风险管控三大领域18个关键影响数据因子,运用熵值法对数据因子权重进行测评及分析,并进行Kendall一致性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实现相关性指标线性关系和信息降维,通过数据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现代农业管理体系核心因素为:种子、灌溉、肥料、农药及市场行情。基于数据价值链的研究,对现代农业管理体系中数据价值权重和影响关系进行优化,在指导现代农业产业资源配合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与艺术
    清末女诗人王采苹的战事书写
    唐一灵, 张洪海
    2025, 27(4):  54-60.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08
    摘要 ( 16 )   PDF (1060KB) ( 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清末女诗人王采苹《读选楼诗稿》从个人的同情和悲悯出发,细腻地表现自身对战乱的观察和理解。从女性视角切入,其战事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女性基于个人恻隐而产生的国事忧虑,反映出女性在战争中作为家庭后备支柱的坚韧力量。在儒家民本思想的感染下,王采苹剖析出清政府兵农分职和剥削农民等做法对当前社会造成的危害,在感性的现实描绘和理性的问题分析中,显露出个人独特的历史眼光。在叙事特色上,王采苹通过客观叙事与主观抒情的结合以及文字风格的双性协调,拓展了女性在历史事件中的话语权。
    基于空间基因的徽州古村落景观数字化图谱模型构建
    蔡小雨, 胡彬
    2025, 27(4):  61-69.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09
    摘要 ( 12 )   PDF (4041KB) ( 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徽州古村落具有显著的地域性,表现为突出的群系特征。综合多学科视角引入空间基因概念,分别从景观要素基因和空间形态角度构建徽州古村落景观空间基因数字信息化图谱和“胞—链—形”基因图谱,通过数字信息编码和空间形态类型划分,识别和提取景观空间基因,多维度解析景观空间基因特征,整合村落空间基因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衍生机制,为全面解析古村落空间要素提供新思路,以期为古村落特色保护和风貌整合提供借鉴。
    赋权·赋意·赋能:抖音平台徽文化短视频的传播研究
    赵忠仲, 毕迪迪
    2025, 27(4):  70-76+128.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10
    摘要 ( 12 )   PDF (1826KB) ( 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媒介化社会深度互嵌背景下,短视频平台在传统文化传播与文化强国构建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以徽文化为样本,构建“媒介—社交—技术”三维框架,系统分析抖音平台徽文化短视频传播机制。研究发现,传播主体通过媒介赋权形成多元共生态势,实现文化阐释权的动态博弈;内容生产遵循“符号祛魅-情感共振-意义重构”的递进编码逻辑,社交赋意推动传统符号的现代转化;技术赋能体现为算法构建文化可见性、智能剪辑提升表现力、数据反馈优化传播策略的三维联动。研究成果既拓展媒介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传播理论,也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数字传播路径,同时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提供实证参照。
    历史与文化
    割据策略视角下湘鄂赣苏区党组织的层级互动(1928—1930)
    余学森
    2025, 27(4):  77-85.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11
    摘要 ( 12 )   PDF (1129KB) ( 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城市的受挫促使其将探索革命道路的目光投向广大乡村地区。但由于当时中共地方组织内部关系的涣散与断裂,湘鄂赣边境党组织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自发斗争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湘鄂赣边特委(以下简称“特委”)探索出“秘密割据”的策略并向上级湖南省委请示。湖南省委得知这一割据策略后与特委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两者关系充满着张力与紧张,但最终特委逐渐转变割据策略,服从和遵循湖南省委的指示。湘鄂赣苏区“秘密割据”策略的抉择取舍既有基于革命实际利益的斟酌与考量,也与中共组织原则的虚化与约束攸关,体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探索革命道路的艰辛与复杂,也展现了中共在地方层级关系处理上逐渐成长。
    论民国时期唐启宇对西北农垦建设的调查实践与理论探索
    张亮亮, 郝天豪
    2025, 27(4):  86-94.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12
    摘要 ( 11 )   PDF (1206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唐启宇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农垦专家。在民国时期“开发西北”的研究热潮中,他两次实地调查西北农垦事业的建设情况。在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他深刻地认识到西北农垦事业是集政府和垦民利益为一体的特殊事业。所以,他以建设一个符合政府和垦民共同利益诉求的西北农垦事业为目标,从促进农垦生产力发展和改良农垦资源分配方式两方面,系统设计了西北农垦事业的建设方案。唐启宇关于解决政府和垦民利益矛盾的思路,对于西北农垦事业发展具有一定价值。
    语言与文字
    益阳灰山港方言构式“X法形”分析
    文丹, 李康澄
    2025, 27(4):  95-103.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13
    摘要 ( 9 )   PDF (1279KB) ( 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X法形”是益阳灰山港方言中的一种特殊格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灰山港方言交流中得到高频使用而凝固构式化。表“行为方式”的“X法形”加上“形”后形成一个具有“进行体”特征的新构式“X法形”,即表示参照点时间或说话时刻正在持续的动作或进展中的活动事件。构式“X法形”在此基础义上语义泛化,在“箇箇+Adj/V法形,S”结构中衍生出行为状态继续的涵义。与此同时,受到强势地位表价值和必要的“X手”的语言接触与感染,且基于语言的委婉原则,“X法形”继续泛化表行为状态继续下去的价值和必要性,但多用于“冇X法形,S”中委婉表达无价值和非必要的语义。
    人机协同翻译模式在景点介绍英译中的应用研究
    郑颖, 朱玉彬, 彭昌
    2025, 27(4):  104-113.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14
    摘要 ( 13 )   PDF (1358KB) ( 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旅游景区的英语解说词是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现实载体。目前景区英译文本以字面直译为主,影响信息传递与文化传播效果。文章提出基于受控汉语的人机协同翻译模式,以期提高景点介绍英译的质量与效率,探索大语言模型在专业翻译领域的应用路径。通过文献研究与语料对比分析,提炼景点介绍受控汉语写作方法,依据该方法设计适用于景点介绍汉英翻译的结构化提示词。利用大语言模型GPT-4,对实地采集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介绍文本进行人机协同翻译实验。对比人机交互译文与原始译文,定量分析表明,人机译文能够有效降低游客的认知负担;定性评估显示,人机译文重点更为突出,对文化负载词的解释有助于深化游客的文化认知。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时代,译者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基于受控汉语的人机协同翻译模式实现景点介绍英译质量的系统性提升。
    高教改革与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学院建设构思
    张自锋
    2025, 27(4):  114-119.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15
    摘要 ( 8 )   PDF (1361KB) ( 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地方应用型高校亟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讨了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对地方产业需求和高校自身特点进行全面分析,进而结合OBE理念的核心要义,系统地提出了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建设策略,并以国内外产业学院的成功案例佐证,详细阐述了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实施路径。研究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人才,切实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为区域经济提质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智慧支撑。
    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科学类课程群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王亚歌, 刘振羽, 鲁正, 方周
    2025, 27(4):  120-128.  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4.016
    摘要 ( 9 )   PDF (3333KB) ( 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数据科学类课程群面临知识体系碎片化、实践场景割裂化等挑战。研究以数据科学类课程群的六门课程为研究对象,提出四维课程群知识图谱,即以知识图谱为支撑,目标图谱为导向,问题图谱为驱动,资源图谱为保障,形成覆盖“知识关联-问题解决-资源匹配-能力评估”的全链条的课程体系;依托教学平台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进行探索学习和学情分析,课中进行深度探究,课后实现巩固强化和教学反思,从而实现学与教的精准化研判,突出四维课程群知识图谱在跨课程协同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四维课程群知识图谱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为数据科学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封二推介
    封面封底
    《巢湖学院学报》2025年第4期封面封底
    学报编辑部
    2025, 27(4):  2000-2001. 
    摘要 ( 10 )   PDF (801KB) ( 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