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2): 98-105.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14

• 语言与文字 • 上一篇    

中医典籍翻译的语境补缺研究——以《伤寒论》英译本对比为例

陈旻:安徽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谷峰:巢湖学院 外国语学院   

  1.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2. 巢湖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巢湖 238024
  • 收稿日期:2024-12-30 出版日期:2025-04-25 发布日期:2025-07-09
  • 作者简介:陈旻(1990—),女,安徽合肥人,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医翻译研究。
  • 基金资助:
    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4AH052717);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3CX140)

  • Received:2024-12-30 Online:2025-04-25 Published:2025-07-09

摘要: 文章选取李照国版与罗希文版两个《伤寒论》英译本的部分翻译实例,以冉永平的语境补缺理论为指导,对比分析两位译者如何进行“形式空缺”“社交文化的信息空缺”“语境假设空缺”和“松散信息”的语境补缺以及语境补缺策略的异同。研究发现,中医典籍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语境进行补缺,通过音译、直译、意译、释译等多种翻译策略,以及补充主语、添加连接词、变换主被动语态、调整句子结构等语言层面的方法,确保译文的自然流畅和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研究有利于发展和完善中医典籍英译理论体系,为今后的中医典籍英译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价值,亦有助于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进程,助力中医话语权的构建。

关键词: 中医典籍翻译, 语境补缺, 《伤寒论》英译本

中图分类号: 

  • H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