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2): 52-58+83.doi: 10.12152/j.issn.1672-2868.2025.02.008

• 历史与文化 • 上一篇    

意阿战争前后中国知识界关于“国联的抬头”问题的论争

徐方远: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 收稿日期:2024-12-23 出版日期:2025-04-25 发布日期:2025-07-08
  • 作者简介:徐方远(2002—)男,安徽安庆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 Received:2024-12-23 Online:2025-04-25 Published:2025-07-08

摘要: 1935年10月,意大利发起对阿比西尼亚的侵略战争,国际联盟立即对意实行经济制裁。这场战争被中国知识界视为中日战争的预演,并借机考察国联外交的可行性。以胡适为首的国联拥护人士提出“国联的抬头”,希冀借助制裁震慑日本,引发了知识界的激烈论争。随着1936年阿比西尼亚覆灭与制裁取消,国联的集体安全保障机制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国联的抬头”成为空言。论争体现了知识群体在国联问题上的分化,其结果反映了知识分子观念上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消长。意阿战争进一步推动中国知识界对国际组织的理性化认知,并直接影响到全面抗战时期的国联外交思想。

关键词: “国联的抬头”, 胡适, 中国知识界, 意阿战争, 国联外交

中图分类号: 

  • K263